藏歷新年的時間與內地的農歷春節(jié)相差不遠,有時竟是同一天。這是西藏各地區(qū)都要過的大節(jié)日,,也是西藏最熱鬧、最隆重的節(jié)日,。春回大地,除舊迎新,,人們對新年新歲寄予了太大的希望和太多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帶來吉祥、帶來幸福,、帶來好運,、帶來健康、帶來豐收,,所有的儀軌習俗,,都是為了這樣一個目的。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一見面,都用下面的語言互相祝福:
扎西德勒彭松措(祝吉祥如意幸福美滿?。?/p>
阿媽巴珠工康桑(愿富態(tài)的女主人健康快樂?。?/p>
丁朵德勒吐巴秀(愿年年歲歲幸福永久!)
朗央總久擁巴秀(愿歲歲年年福壽齊全?。?/p>
藏歷新年,,客廳要擺放各種各樣的供品 張鷹 攝
西藏過年的變化
據藏族老人說,在非常古老的年代,,雪域高原并不是在冬天和春天交接的時候過年,,而是在初秋或者深秋過年?!杜f唐書·吐蕃傳》說:“不知節(jié)候,,以麥熟為歲首。”《新唐書·吐蕃傳》也說:“其四時,,以麥熟為歲首,。”這在西藏古代都是有過的。
現在,,雅魯藏布江流域拉薩河地區(qū),,都是在青稞黃熟的時候,過一年一度的“望果節(jié)”。屆時農人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騎著裝飾華麗的馬,,背著經書,帶著彩箭,,還有豐收的青稞,、小麥和蠶豆,圍著豐收的田地不停地轉圈,,祈請雪山神,、土地神和江河神不要降下冰雹,保佑莊稼豐收,。據說這些都是遠古時代麥熟時過年的遺存,。還有,拉薩東部的工布森林地區(qū),,山民們不是藏歷正月初一過年,,而是在藏歷十月初一過年,稱為“工布洛薩”,。這時候,,河谷里的莊稼已經收割歸倉,狩獵的季節(jié)快要來臨,,大量的木柴已經砍伐堆碼在村寨周圍,,工布地區(qū)農牧的大忙季節(jié)已經過去,可以一心一意地過年了,。他們跑馬,、射箭、歌舞,、舉石頭,,據說,工布新年就是古代“麥收為歲首”的見證,。
根據《隆多喇嘛全集》的記載,,遠古時代西藏的歲首有七種,分別相當于漢地農歷的月份是:
1.時輪經:三月初一為歲首
2.四部醫(yī)典:正月初一為歲首
3.四座經:十二月初一為歲首
4.五行釋者:十一月初一為歲首
5.俱舍論:七月十六為歲首
6.日藏經:九月十六為歲首
7.因緣經釋:八月十六為歲首
藏民族的祖先們,,經過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吸收了國內外其他民族的天文歷法,形成了自己的歷法,。至少從1027年(丁卯年)開始便采取了與漢族地區(qū)農歷相類似的歷法,,形成了藏歷正月初一過年的習慣。
藏歷新年吉祥彩斗(朝蘇切瑪)上插的酥油彩塑牌
新年以前忙準備
從藏歷十二月開始,,拉薩人便為迎接新年忙得團團轉了,。每家每戶的頭等大事,是對門前屋后和庭院進行徹底清掃,鋪墊新土,,灑上凈水,。用白粉畫出妙蓮、寶傘,、海螺,、法輪、寶瓶,、勝幢,、金魚、吉祥結等八吉祥圖案,。清除室內的垃圾,,打掃屋頂的揚塵,在廚房墻壁上畫出象征龍神的蝎子,,還有日,、月、麥穗,、爐灶,、奶桶,以及表示吉祥永固的雍仲圖,,給人一種里外一新,、喜氣盈門的感覺。
準備新年食品和供品是另一件大事,。人們炸出各種形狀的卡色(油炸果,,又叫油香),把它層層疊疊碼放在瓷盤木盆上面,,橫一排豎一排碼得很高很高,藏話叫“德嘎”,,是敬神的供品,,“德嘎”上面,還要擺放糖果,、桃干,、杏干、葡萄干,、奶渣等等食品,。每家每戶都要準備一個羊頭,羊頭有的是真的,,有的是用酥油面粉制作的,。羊頭是吉祥物,有表示一年開頭交好運的意思。有這么一句諺語:“藏人擺羊頭,,漢人放鞭炮,。”可見對羊頭的重視。
還要準備一個彩色的木盒,,稱為“朝蘇切瑪”,,木盒一分為二,一邊裝滿麥粒,,一邊裝滿糌粑,,上插雞冠花、染色的青稞穗,,酥油花貼成的日月牌,,木盒周圍繪滿吉祥案,這是大年初一祝福迎祥的物品,。人們還要在盆盤里培育青稞苗和麥苗,,經過若干天的精心護理,青稞和麥苗長得一片青綠,,使屋子里春意盎然,,充盈著新春的喜氣,也是預祝豐收的意思,。
藏歷新年吉祥彩斗
在此期間,,還要釀制青稞酒,準備酥油和牛羊肉,,縫制新衣服,、新靴帽,換上彩色窗簾,、門簾,,換上新的卡墊、新的桌布,,總而言之,,里里外外都要“新”。
?。ū疚妮d廖東凡著:《節(jié)慶四季》,,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6月)
廖東凡著:《節(jié)慶四季》,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