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編 元朝西藏歷史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漢統(tǒng)一,、隋唐統(tǒng)一之后第三個大一統(tǒng)時期,,為中國歷史版圖的奠定,、中華民族的形成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元朝時期將西藏地方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在中央設立總制院(后改為宣政院),,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體制,、任命官員,、清查戶口,、征收賦稅,、建立驛站、駐扎軍隊,,實施了充分有效的行政管轄,,讓西藏地方更加密切了與內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lián)系,,有許多人物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有許多事件感人肺腑,,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壯懷激烈的偉大情懷,,看看事件背后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第14講 從萬戶長到史學家:蔡巴·貢噶多吉的生平與成就
元朝時期,,中國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及歷史進入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tǒng)進入了全面深入的一個歷史階段,西藏地方在中央王朝直接的行政管轄之下和祖國內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元朝對西藏地方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這包括設立行政區(qū)劃,,推行各項制度,,實施法律管理以及任命官員征兵征稅等,蔡巴萬戶長蔡巴·貢噶多吉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一個人物,,是這一重大歷史時段的一個縮影,。
元朝在西藏地方設立千戶萬戶來管理地方,,總共有13個萬戶,根據(jù)藏文史書《漢藏史集》記載,,包括南拉堆萬戶,、北拉堆萬戶、納里速(即阿里)萬戶,、出密(曲彌)萬戶,、沙魯(夏魯)萬戶、羊卓萬戶,、香萬戶,、止貢萬戶、甲玉(嘉域)萬戶,、蔡巴萬戶,、嘉瑪(甲瑪)萬戶、帕木竹巴萬戶,、達垅萬戶,。當時統(tǒng)計戶籍的辦法是:在六根柱子面積的房子有能下十二蒙古克種子的土地,有夫妻,、子女,、仆人共計六人;牲畜有乘畜,、耕畜、乳畜等三種,,山羊,、綿羊等,計有二十四頭只,,這樣一戶人家稱為一個蒙古戶,,五十個蒙古戶稱為一個達果(馬頭),兩個達果稱為一個百戶,,十個百戶為一個千戶,,十個千戶為一個萬戶。按照規(guī)定建立的萬戶,,都劃分出六個千戶為教民,。十個萬戶稱為一個路,十個路稱為一個行省,。
一,、元代的蔡巴萬戶
蔡巴寺位于西藏拉薩以東拉薩河南岸的蔡公堂鄉(xiāng),距拉薩市區(qū)10公里,。當?shù)厝罕姺Q“楊貢寺”,。是由向·尊珠扎巴于1175年建造的,。向·尊珠扎巴(1122—1193年)是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是蔡巴噶舉(塔布噶舉四大支系之一)的創(chuàng)始人,,“蔡巴噶舉”因蔡巴寺而得名,。
向·尊珠扎巴13歲開始學經(jīng),先后拜塔布拉杰,、貢巴楚臣寧波,、帕竹·多吉杰波等人為師,得噶爾家族支持籌建蔡巴寺,。史書記載,,向·尊珠扎巴建蔡巴寺所使用的材料、資金,,有一部分是別人自愿捐贈的,,有一部分則是向人強迫索取的,如果索取不給便武力搶奪,,經(jīng)常與人發(fā)生械斗,。
他的這種行為被當時的西藏佛教界認為是“一心為佛教”、有功德于佛教的人,。有人還把他和帕竹·多吉杰波(帕竹噶舉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合稱為“西藏三寶”。
在由這個家族的桑結歐珠(dpon-sangs-rgyas-dngos-grub)掌管寺廟的時候,,有了一個新的發(fā)展,。他擔任蔡巴寺和公堂寺的寺主,這兩個寺廟位置相近,,從而連為一體,。此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西藏地方建立十三萬戶的時期,蔡巴因為政教勢力雄厚的緣故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十三萬戶之一,,即蔡巴萬戶,,1268年桑結歐珠也當上了萬戶長。史書記載,,這一年他前往大都朝覲,,忽必烈封賜給土地、金印,、誥命,,授權管理地方事務。蔡巴萬戶和其他萬戶一樣,,是宗教和政治勢力相互結合的產(chǎn)物,,而且在元朝的管理之下實行家族內部繼承制,就像薩迦昆氏家族、帕竹朗氏家族一樣,。桑結歐珠的兒子叫仁欽堅贊,,在他繼任萬戶長以后,便親自到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朝覲皇帝,,這是地方首領應該履行的職責之一,,按照規(guī)定進貢地方土特產(chǎn),接受朝廷冊封,、任命,,獲得賞賜,皇帝往往對這些接受冊封的政教領袖賞賜金銀財寶和典籍文獻,,以支持該教派和地方政治勢力的建設和發(fā)展,,這也是元朝管理西藏地方的一個重要標志?!段鞑赝醭加洝份d,,仁欽堅贊到元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命他修繕上下吉雪,、堆龍,、扎多、瓊波,,以及埃,、達、梁等地的寺廟,,并賜給他管理全體官民的詔書,。西藏地方各個萬戶均以不同方式定期不定期到大都朝貢。由于該派與薩迦有著密切的關系,,受到朝廷的格外厚待,。仁欽堅贊有三個兒子,長子尼瑪喜饒曾經(jīng)作為大元國師八思巴的侍從前往大都朝覲,,接受過元世祖忽必烈的誥命和賞賜。二兒子噶德貢布為了蔡巴萬戶的利益,,曾經(jīng)前后7次到過大都,,據(jù)說還獲得過皇帝欽賜的五爪龍袍,在自己遭受陷害時借此自證清白,,讓陷害者受到懲處,。后來他還從內地請來了漢族工匠,修建了寺院禪房,、屋脊寶頂和金殿,。他還修建了法輪寺,并在寺中創(chuàng)辦了法相講說院,修建密宗院,。他還把元朝內地的刻版印刷術帶到了西藏,,這是內地與西藏地方文化交流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西藏地方刻版印刷得以發(fā)展,,并對經(jīng)典特別是佛教經(jīng)典的刻印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是印刷事業(yè)的長足進步。他的第三子叫仁欽旺秋,,是一位出家人,,根據(jù)當時家族有人繼承產(chǎn)業(yè)事業(yè)、有人出家為僧的慣例,,幼子擔負其傳承宗教事業(yè)的使命,,以保證這個家族政教合一或者政教結合格局得以延續(xù),該家族和教派的利益得到鞏固,。
仁欽堅贊在經(jīng)過元朝皇帝批準后,,將他的萬戶長職位傳給了噶德(噶德袞布),噶德死后將萬戶長職位傳給其子仲欽門朗多杰,,該萬戶長職位一直在家族內世襲傳承,。
二、元朝最后一任蔡巴萬戶長
門朗多杰任職時期,,與長兄仁欽生格(rin-chen-seng-ge)建造了拉薩八廓街,、查拉魯普神殿的漢式屋頂,并在釋迦和觀音菩薩佛像的頭頂建造了金頂,,還繕寫了甘珠爾佛經(jīng),。
還有史料稱,蔡巴·貢噶多吉(tshal-pa-kun-dgav-rdo-rje,,1309—1364)是吐蕃時代的大臣噶爾·東贊域宋的后裔,。其父門朗多杰的政教業(yè)績也給他們家族增添了新的光環(huán)和資本。貢噶多吉幼年就顯現(xiàn)出非常聰明的稟賦,,隨著年齡增長不斷表現(xiàn)出出色的才華,。根據(jù)史料記載,他在1323年15歲時繼承了蔡巴萬戶長職位,,1324年前往大都朝覲也孫鐵木兒皇帝,,獲得了朝廷大量的賞賜,包括白金銀錠,、黃金飾品,、綢緞等,得到了朝廷正式冊封擔任萬戶長的誥命文書,,因為即使是家族內繼承,,也需要獲得朝廷的官方任命才具有合法性,在西藏地方才有號召力。他擔任萬戶長達28年之久,,史料中有關他執(zhí)政情況的記載并不充分,。由于蔡巴萬戶曾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封地,并在很長一段時間與掌握地方行政權力的薩迦派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在萬戶保持大致穩(wěn)定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卷入了后來的帕木竹巴與薩迦之間的激烈爭奪,蔡巴與雅桑萬戶等堅定地站在薩迦一邊抵御帕木竹巴萬戶的崛起,。
三,、參與各萬戶之間的武裝沖突
在蔡巴·貢噶多吉擔任萬戶長期間,與帕木竹巴之間的武裝爭奪是一項活動內容,。他任職時期正是西藏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也就是說薩迦地方政權對西藏地方的統(tǒng)治面臨帕竹萬戶不斷崛起的挑戰(zhàn),而蔡巴萬戶堅定地站在薩迦地方政權一邊,,與雅桑萬戶一起應對帕竹萬戶的挑戰(zhàn),。1348年,薩迦本欽旺尊率領薩迦,、雅桑和蔡巴等萬戶的軍隊進攻帕木竹巴,,薩迦喇嘛膽巴(應即索南堅贊)在勸說旺尊不要動武的同時,也勸蔡巴萬戶長貢噶多吉息戰(zhàn)?;?,但是依據(jù)帕木竹巴萬戶長絳曲堅贊的說法:“他不但不聽,反而煽動開戰(zhàn),。”他們試圖通過武裝力量,,也希望依照元朝對西藏實施的法律制度來應對挑戰(zhàn)。但是由于帕竹萬戶的強勢崛起,,特別是對蔡巴萬戶的巨大沖擊,,迫使蔡巴萬戶接受失敗后被宰割的命運。1349年,,被帕木竹巴萬戶打敗的蔡巴萬戶面臨被分割的爭訟,,盡管有人以扎基、瓊結等地是依照忽必烈皇帝的圣旨劃分給蔡巴萬戶為由,,主張不能分割,。但是絳曲堅贊據(jù)理力爭,慷慨陳詞,,指責稱:“蔡巴你違背薛禪皇帝的圣旨,搶劫薛禪皇帝在封誥中賜予帕竹的以直拉為代表的地方,,搗毀萬戶,,戕害我根據(jù)圣諭所委托的首領。長官袞多(貢噶多吉)拿出11升沙金,是何等的慷慨,,此事并非門朗巴和他父子一手造成的,,我憤恨不已。我一未殺害蔡巴噶德,,二未奸污他父子的妻室,,蔡巴為何要做隸屬于旭烈兀的雅桑人和唐波且人的后臺?”甚至口出惡言,,謾罵蔡巴·貢噶多吉,,足見雙方積怨之深。所以絳曲堅贊堅持要把扎基,、瓊結等原屬于蔡巴萬戶的地區(qū)收歸自己管轄之下,,就這樣蔡巴萬戶受到巨大打擊,轄區(qū)范圍也因此縮小了,。但是該萬戶依然持續(xù)存在,,依然發(fā)揮地方政權的作用。蔡巴·貢噶多吉的兒子格列桑布還曾得到過元朝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的封號,,冊封他為司徒,,而他的孫子也在大明王朝時候擔任烏思藏都指揮使職務,洪武十四年(1381)十一月丁未,,“朵甘烏思藏灌頂國師答力麻巴剌及都指揮使班竹兒藏卜等,,遣使表貢方物”。洪武十八年(1385)正月丙寅,,“以西番班竹兒為烏思藏都指揮使”,。這里的班竹兒被認為是蔡巴家族的班覺桑布,他是著名的《紅史》的作者貢噶多吉的長孫,。也就是說這個家族雖然面臨著挑戰(zhàn),,走向衰落,但是仍然在西藏地方的政治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蔡巴·貢噶多吉的個人命運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折,,在帕木竹巴取代薩迦之后,蔡巴萬戶發(fā)展受到遏制與他本人有密切的關系,,也許是對自己領導失當?shù)淖晕覚z討,,也許是對參與政治爭奪的心灰意冷,1352年,,貢噶多吉在蔡巴面臨挑戰(zhàn)之際急流勇退,,不再擔任萬戶長職務,將該項權力交給自己的弟弟扎巴喜饒(grags-pa-shes-rab),,自己出家為僧,。
四,、出家為僧
史料記載,貢噶多吉在他45歲的時候,,也就是1354年,,從覺丹堪欽索南貝瓦和楊貢堪布降曲貝瓦兩位大師出家受戒,就不再擔任萬戶長職務,,而把這個職務交給了他的弟弟,,自己出家修行。這個說法與上述不擔任萬戶長的年代有兩年之差,。貢噶多吉看來更屬于一名學者,,而不適合做一名官員。出家對他而言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成為一名佛教徒,,而是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術研究方面,,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而且他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取名格微羅追,。他在任職的時候,為這些重要寺廟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蔡公堂寺的建設,,他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心力,同時也還為拉薩的大昭寺,、布達拉宮的工程建設,,即局部的一些維修出資出力發(fā)揮作用。現(xiàn)在他把自己接下來的人生也奉獻給寺院,。
五,、整理出版蔡巴《甘珠爾》
蔡巴·貢噶多吉的貢獻,除了行政之外,,在宗教文獻的整理方面有過巨大的貢獻,,這就是為大家所稱道的蔡巴版藏文大藏經(jīng)《甘珠爾》目錄的形成所作出的貢獻,他曾邀請當時西藏地方非常有名的大學者布頓仁欽珠到蔡巴寺,,在這里依照納塘版大藏經(jīng)《甘珠爾》目錄整理,、補充完善、???,最后形成了新的蔡巴版大藏經(jīng)《甘珠爾》目錄。這是藏文佛教文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目錄,,他還把這個整理好的目錄加以刻印,、流傳。我們可以看到藏文大藏經(jīng)目錄,,特別是《甘珠爾》目錄納塘版,、蔡巴版也包括布頓后來自己整理的布頓大藏經(jīng)目錄,,實際上是互相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而其中聯(lián)系的人物,,既有項目的主持人和主要貢獻者布頓仁欽珠這樣的大學者,也有蔡巴萬戶長蔡巴·貢噶多吉的重大貢獻,。
六,、撰寫史學名著《紅史》
蔡巴·貢噶多吉在史學研究方面花費了較大的心力,他撰寫了多部史學著作,,包括《白史》(deb-ther-dkar-po),、《花史》(《斑斕史》,deb-ther-khra-bo),、《公堂向上師傳》(gung-thang-bla-ma-zhang-gi-rnam-thar),、《先父門朗多杰傳》(yab-smon-lam-rdo-rje-rnam-thar),以及《紅史》(devi-lhan-thabs-deb-ther-mkhas-pavi-yid-vphrog)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紅史》,。
蔡巴·貢噶多吉表現(xiàn)出了杰出的史學天賦,1346年他完成了一部重量級的學術著作,,這就是《紅史》,。該書雖然字數(shù)不多、內容也算不上非常豐富或者厚重,,但是它的價值非常高,,成為西藏藏文歷史著作的一個典型。這本書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在第一部分,,他用較多的篇幅敘述了印度古代王統(tǒng)及佛教歷史,包括早期的佛教關于人類起源,、人類發(fā)展的一些相關傳說的歷史,,體現(xiàn)了佛教史家的歷史觀。關于早期印度歷史的記載,,敘述了包括佛教在印度的早期傳播,,既有吸收前代作者的說法,也有自己匯總各家獨述己見的內容,?!都t史》的第二個重要內容,這也是以前的藏文史書相對缺乏的,,或者說是它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內容,。那就是《紅史》里面用比較多的篇幅介紹了中原地區(qū)的發(fā)展歷史,上自周朝下至宋朝末年的歷史,,也就是說他的史書對中原地區(qū)的歷史作了比較系統(tǒng)完整而簡明的介紹,,讓更多的人了解了祖國內地的王朝發(fā)展史和歷史的重大線索,。本書的第三個部分,也就是他介紹了蒙古汗國和元朝的歷史,,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當代史,,這一部分歷史的價值也十分高,而這部分內容也相當豐富,,為我們提供了十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第四部分,即本書的最后一部分,,講的是西藏地方的歷史,,就是早期吐蕃王朝的歷史,以及吐蕃宗教的發(fā)展歷史,,所以內容非常全面,,學術界經(jīng)常作為引用資料的來源,它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線索,,包括宋少帝趙?的薩迦寺學法的故事,,在本書中也都有記載。
七,、《紅史》的史學價值
《紅史》這本書的特點學術界有很多的研究,,我們首先看他所用的資料有哪些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使用了詔旨資料,即皇帝的圣旨,、旨令等資料,,比如把元朝皇帝優(yōu)禮僧人的詔書全文收錄在書中。一方面反映了元朝統(tǒng)治者對西藏地方實施管理的歷史事實,,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元朝扶持宗教的宗教政策,。比如讓僧人不要承擔賦稅勞役,給予很多特殊禮遇,,對僧人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就是要安心修習佛法,遵守戒律,,不要違法滋事,,也不要欺壓老百姓。這些資料都是第一手資料,,而且真實可靠,,為他史書的立論奠定了扎實的資料基礎,這是第一點,。第二類資料,,就是他大量使用了碑刻資料,這也被史學家或者史學研究者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早期歷史的碑刻資料,,比如吐蕃時代的一些碑刻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保存在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也還有其他地方保留的一些珍貴碑刻資料,,也包括他所生活的時代的建筑于世的碑刻資料,。第三類資料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文獻資料,。研究歷史,,文獻資料是歷史著作的主要來源。蔡巴·貢噶多吉使用了哪些文獻資料,?可以從多角度來認識,首先使用最多最全面的就是藏文資料,,這些藏文資料既包括前代的,、先前的一些著作,也包括元朝時期或者他所生活時代的一些著名學者的著作資料,,這些在他的書中都有直接的引用,。其次是來自梵文的資料,就是前輩學者把梵文的資料,,特別是宗教方面的資料,,從梵文翻譯為藏文,他自己加以利用,,特別是在撰述古代印度歷史,,佛教在印度傳播的歷史部分,均使用了這些資料,。再次是漢文資料,。該書記載了中原地區(qū)王朝發(fā)展的歷史。這部分的資料大量來自漢文記載,,《紅史》中還提到了這些資料的名稱,,在這里特別要提到的就是唐蕃關系的歷史記載,《紅史》比較簡明但是全面地敘述了唐蕃關系史,,這個資料就來自漢文,,來自哪一部漢文呢?來自《新唐書·吐蕃傳》,。因為《新唐書·吐蕃傳》對唐蕃關系史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載,,特別是唐蕃關系后來持續(xù)發(fā)展的歷史。因為唐書有兩本,,一個是《舊唐書》,,一個是《新唐書》,兩部著作各有特點,,但是《新唐書》敘述唐蕃關系的后半部分內容要比《舊唐書》要多一些,,而且對早期西藏地方王統(tǒng)的敘述,、對早期歷史的追溯,也比《舊唐書》要多一些,。而且我們也注意到《新唐書》對早期吐蕃歷史的記載,,包括風俗習慣的記載、贊普名字的記載,,可能使用了藏文資料?,F(xiàn)在蔡巴·貢噶多吉撰寫《紅史》,又使用了這一部史書,,而且這一部史書也是在宋朝末年,、元朝初年這個時段,由一位學者從漢文翻譯成藏文,。在當時的藏文著作界或者學術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史書里提到了翻譯者,音譯叫胡將祖,,他很可能是個漢族學者,,也很可能是一個漢藏結合的學者。因為他翻譯這本史書的地方在今天甘肅的臨洮,,這地方既是漢藏民族文化交流或者人員往來密切的地方,,也是八思巴在往來內地和西藏時停留比較多的一個地方。所以兩種文化交往密切,、兩種語言的使用,,應該說有一定的普遍性。第四部分資料,,《紅史》還使用了蒙古文資料,,因為他在敘述蒙古族的早期歷史、蒙古汗國歷史也包括當代史的時候,,使用了蒙古資料,,特別是《蒙古秘史》的資料。第五部分資料,,就是他還使用了口述史資料,,他采訪了很多著名的學者,或者相關事件的相關人員,。比如說有關木雅歷史的記述,,即黨項歷史的記述,他就采訪了木雅的大學者,,聽取了他們的觀點,。我們從這個史料里面就能看到《紅史》作者撰寫這本書的專業(yè)訓練和良好素質,也明白了這部歷史書為什么能成為名著、成為經(jīng)典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史料基礎扎實,、選材科學規(guī)范,不是拿來就用,,用了就說,。
《紅史》出現(xiàn)在這個時代,也有時代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元朝的大一統(tǒng),,開闊了西藏地方知識界這些大學者的眼界,讓他們能從寬闊的視野來認識歷史,、了解歷史,、撰寫歷史,能夠使用多種資料,,讓自己的歷史敘述建立在更加豐富和厚重的資料基礎上以及宏闊的變革時代背景之下,,也讓他的結論有條件更加科學完善和經(jīng)得起考驗?!都t史》作者所生活的時代,各民族學者密切互動,,也大大地提高了研究者的水平,,為他撰寫高質量著作提供了支撐。正是在這個時代有漢文資料被翻譯為藏文,,被更多的藏族學者所使用,,也有當時的蒙古文文獻被翻譯為藏文,被藏族學者所使用,。正因為《紅史》使用了像《蒙古秘史》這樣的資料,,使用了元朝在西藏地方推行的法律文獻,以及元朝典章制度被翻譯為藏文等,,才使其對當代史的敘述富有價值,。我們還注意到,《紅史》還敘述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歷史,,比較好地使用了這個地區(qū)這個民族的歷史資料,或者有關這個區(qū)域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這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且這本書把這些史料的出處在書中加以注釋,或者加以敘述,。說清楚這個資料從哪一本書來,,是誰告訴了這個信息,這是一種非常規(guī)范嚴謹?shù)姆椒ǎ€有這個時代也為史學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借鑒吸納內地史書的撰寫方法和撰寫體例成為可能,,在繼承藏文早期歷史撰書傳統(tǒng)的同時還能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而把藏文史學的撰著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前文我們也提到,,蔡巴·貢噶多吉與當時西藏地方的大學者布頓仁欽珠有互動有交流,在史書的撰寫過程中,,自然會產(chǎn)生影響,,也就是說他的學術著作,在當時的西藏地方學術界是走在前沿,、引領風潮的,。他有這樣優(yōu)秀的成果,也成為后世史學著作的一種典范,,樹立了一個標桿,。所以在《紅史》之后的一些藏文史書里面,就有不少著作借鑒了它的寫作方法,、寫作體例,,乃至學術傳統(tǒng)。通過蔡巴·貢噶多吉一生的事跡,,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說:蔡巴·貢噶多吉是那個時代站在高處,、有擔當、也留下偉績的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不僅政治上有建樹,,在學術上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選編自張云主編《西藏歷史55講》(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