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国产精品电影|年轻嫂子视频|午夜丰满熟妇xxx欧美|超碰77777|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感性电影|blackedsex|亚洲精品丝袜|天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官网|最美av萝莉|暗黑系女生头像,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啊啊啊啊好疼视频,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3d国漫同人,星河传媒是正规公司吗,日韩av免费片

首頁>科研>專家學者>歷史研究所

張云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 2021-01-20

張云,,男,,1960年6月生,陜西省周至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學術委員,四川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大學中國邊疆民族歷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青海師范大學“藏區(qū)歷史與多民族繁榮發(fā)展研究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西藏大學客座教授,,西藏博物館特聘研究員,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青海藏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民族學學科規(guī)劃評審組專家,,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理事,、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中國人權研究會第四屆全國理事會常務理事。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社科基金特別重大委托項目“西南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常務),;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社科基金特別重大委托項目“西藏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常務),。曾任中國元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理事等。

學習與工作經歷

1979—1983年在蘭州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yè)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3—1985年在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社會科學部任教;

1988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室,,獲歷史學碩士學位(西北民族史方向),;

1986—1987年在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學習藏文,;

1988—1990年在西北大學任教;

1989年9月—1990年7月,,在陜西省教委舉辦的“俄語高級培訓班”進修,;

1993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研究室,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蒙元史方向),;

1992年3—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進修古藏文;

2000年9月—2001年1月,,在中共中央黨校“西藏班”(第25期)學習,;

2003年4—7月,在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Insearch進修英語,;

2007年9月—2008年2月在加拿大渥太華萊斯特語言學校進修英語,;

2013年9月在德國杜伊斯堡參加科研管理能力培訓班;

1993年至今,,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從事藏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藏族古代歷史、文化,,特別側重唐代吐蕃,、元代吐蕃和清代西藏地方歷史研究,兼及民族關系問題,、西藏當代現實問題,、涉藏對外傳播問題研究,。

 承擔課題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97czs003):“唐代吐蕃與波斯文明關系問題研究”(1997-1999年),;

2,、參加“哲學社會科學‘六五’期間國家重點項目”《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第八卷中古時代·元時期(陳得芝主編)元代西藏部分的撰著任務。

3,、參加“哲學社會科學‘七五’期間國家重點項目”《元以來中央與西藏地方關系史研究》課題,,本人承擔乾隆朝部分的撰寫任務,,十萬余字,,該書2005年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

4,、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項目“西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的部分工作《昌都的歷史與文化》一書唐代和元代歷史部分的撰著工作(與人合著),,該書2000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5,、參加國家重點課題《西藏通史》(拉巴平措,、陳慶英總主編),擔任執(zhí)行總主編,,兼《西藏通史·史前卷》,、《西藏通史·吐蕃卷》、《西藏通史·元代卷》和《西藏通史·當代卷》四分卷合作主編,。

6,、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歷代邊政與邊事通論”(厲聲研究員主持),本人承擔西藏部分的研究與撰寫任務,,完成23萬余字,。

7、參加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新修清史”《民族志·藏族篇》(周偉洲教授主持)項目的研究工作,。

8,、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項目“新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課題“新疆與西藏關系史研究”,已完成《新疆與西藏關系史研究》一書,。

9,、2012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項目“西藏工程”課題一項《歷代西藏邊事邊政與邊吏》(批準號:xz1225),被評為優(yōu)秀等級,。

10,、2012年承擔西藏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一項《多元一體國家中的西藏》(批準號:12AMZ001),30萬字,,已結項并出版,。

11、主持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課題“西藏地方政治史研究與藏文文獻翻譯整理”課題(7個子課題),。

12,、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7年度)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交融史研究》(批準號:17ZDA176)課題子課題研究任務,。

13、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7年度)重大招標項目《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相關民族,、人物事件研究及分年分類輯注(批準號:17ZDA212)課題子課題的研究任務,。

14、2018年承擔教育部重大委托課題《西藏若干重大歷史問題研究》(批準號:17ZDW08)子課題研究任務,。

15,、2018年承擔教育部重大委托課題《藏文教材編審工作指導綱要——基于西藏的民族歷史與文化》子課題研究任務。

16,、2017-2019年主持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課題《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存西藏和藏事檔案匯編》后續(xù)32卷整理出版課題,。

17、2018年主持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課題《西藏民主改革60年》“文化卷”,、“大事記”卷的編撰項目,。

18、2020年擔任執(zhí)行主持人,,負責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重點課題“西藏邊境地區(qū)歷史與文化”研究課題,。

19、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中國西藏與南亞各國關系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研究》(20&ZD144),。

20、2020年擔任國家重大科研課題《西藏文化史》“元代卷”主編(負責人),。

21,、參與多部國務院白皮書的起草和修改任務:參與修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白皮書,2008年9月25日,;參與起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白皮書,,2009年3月2日;參與起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的發(fā)展與進步》白皮書,,2013年10月22日,;參與起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發(fā)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2015年4月15日,;參與修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實踐》白皮書,,2015年9月6日;參與修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2019年3月27日,。此外,10次擔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藏文化交流團,、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團長,,參與起草《中央政府的西藏政策》《中央政府對達賴喇嘛的政策》《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調研報告》等。

 二,、科研成果目錄

 1,、學術著述(獨著,、編)

(1)《絲路文化·吐蕃卷》,28萬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年12月版,;1996年第二版?!锻罗z綢之路》,,修訂版,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年,,30萬字。

(2)《青藏文化》,,35.5萬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3)《元代吐蕃地方行政體制研究》,33.1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7月,;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二版,約37萬字,。

(4)《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25.5萬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对醒胝尾刂贫妊芯俊罚?5萬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增訂再版本。

(5)《唐代吐蕃史與西北民族史研究》,,40.6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年版。

(6)《上古西藏與波斯文明》,,26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版;中國藏學出版社2017年12月版,,約32.7萬字,。

(7)《西藏歷史問題研究》,29.8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年版,;《西藏歷史問題研究》再版本,,44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

(8)《西藏歷史與現實問題論集》,,40.2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9)《唐代吐蕃史研究論集》,40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10)《西藏歷代的邊事邊政與邊吏》,,66.3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1月,。

(11)《多元一體國家中的西藏》,,中國藏學出版社,2017年7月版,,30.1萬字,。

(12)《漂泊的佛爺——九世班禪內地活動的前前后后》,11.3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年;《九世班禪內地活動的前前后后》,,13.2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9年6月,。

(13)總主編:拉巴平措,、陳慶英,執(zhí)行總主編:張云《西藏通史》(8卷13冊,,約900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年,。

(14)張云,、石碩主編《西藏通史·遠古卷》,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年,。

(15)張云、林冠群主編《西藏通史·吐蕃卷》,,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年,。

(16)陳慶英、張云,、熊文彬主編《西藏通史·元代卷》,,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年,。

(17)朱曉明,、張云等主編《西藏通史·當代卷》上冊;

(18)張云主編《西藏通史·當代卷》下卷(2冊),,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年。

(19)艾瑞卡·福特,、梁俊艷,、黛博拉·克林博格·索特、張云,、海爾默特·托舍主編《8-15世紀中西部西藏的歷史,、文化與藝術》,中國藏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20)張云主編《紀念涼州會談7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9年3月

(21)張云主編《西藏民主改革60年·文化卷》,,中國藏學出版社2019年5月。

(22)張云編《走向光明》(Path to a Brighter Future:commemorating the60thanniversary of Tibet’s democratic reform,,漢文,、英文),五洲出版社2019年5月,。

(23)張云主編《西藏通史:自述與評論》,,中國藏學出版社,2019年9月,。

(24)張云《松贊干布》(漢,、英文),五洲出版社,,2020年8月,。

 2、參加及合作項目成果

(1)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八卷,、第九卷,,陳得芝主編《中古時代·元時期》(上、下),,撰寫“元代西藏”部分有關內容,,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1月,。

(2)王堯、陳慶英主編《西藏歷史文化辭典》,,擔任編委,、主要撰稿人,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6月,。

(3)參加李光文、楊松,、格勒主編《昌都的歷史與文化》一書唐代和元代歷史部分的撰著工作(與土呷合著),,重慶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版。

(4)曹自強等主編《中國西藏歷史文化圖集》,,重慶出版社2001年4月版,,與人合編第二卷,并合撰前言文字約6萬字,。

(5)多杰才旦主編,、鄧銳齡副主編,鄧銳齡,、陳慶英,、張云、祝啟源著《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研究》98萬字,,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本人撰寫12萬余字,。

(6)陳慶英,、高淑芬主編《西藏通史》,本人撰寫第一編,、第二編,,共11萬余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2年版,。

(7)余太山主編《歐亞史研究一百年》,,本人撰寫“西藏與內陸亞洲”一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王晨主編《西藏知識干部讀本》,,本人撰寫第七章,人民出版社2010年,。

(9)卞孝萱等主編《新國學三十講》,,本人撰寫“藏學”,鳳凰出版社2011年1月。

(10)厲聲等著《中國歷代邊事邊政通論》,,160萬字,,本人撰寫西藏部分,約20余萬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

 3,、學術論文(按發(fā)表時間先后排列)

(1)“‘甌脫’考述”,,《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第67-70頁。

(2)“葛邏祿部早期歷史初探”,,《新疆歷史研究》1987年第2期第14-20頁,。

(3)“試論吐蕃的動物崇拜”,《民族論壇》1987年第4期第58-64頁,。

(4)“段部鮮卑歷史初探”,,《東北地方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64-68頁,第91頁,。

(5)“漢代匈奴與西羌之比較研究”,,《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第18-23頁。

(6)“西藏本教與北方薩滿教的比較研究”,,《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第52-59頁,。收入才讓太主編《苯教研究論文選集》(第一輯),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

(7)“五代時期的散居黨項”,《西北史地》1988年第4期第25-30頁,,第66頁,。

(8)“吐蕃與黨項政治關系初探”,《甘肅民族研究》1988年第3,、4期第11-24頁。

(9)“論吐蕃與黨項的民族融合”,,《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第49-61頁,。

(10)“試論藏族的審美觀”,《文史雜志》1989年第3期第32-34頁,。

(11)“論吐蕃文化對西夏的影響”,,《中國藏學》1989年第2期第114-131頁。

(12)“外來文化對西夏的影響”,,《寧夏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第90-97頁,。

(13)“論回鶻與遼的關系”,《西北歷史研究》1988年號,,三秦出版社  1990年第84-100頁,。

(14)“吐蕃與西域諸族的關系”,《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第101-109頁,。

(15)“沙陀早期歷史初探”,,《西北歷史研究》1989年號  西北大學出版社  1991年第55-69頁,。

(16)“論本教在吐蕃王朝時期地位”,《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第34-41頁,。收入才讓太主編《苯教研究論文選集》(第一輯),,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

(17)“唐代北方民族的大遷徙及其影響”,,《西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第80-87頁。

(18)“唐代吐蕃與西域的文化交流”,,《甘肅民族研究》1991年4期第48-52頁,。

(19)“吐蕃‘七賢臣’考論”,《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第40-48頁,,第9頁,。

(20)“吐蕃在西域的部落及其組織制度”,《甘肅民族研究》1992年第2,、3期第76-83頁,,第31頁。

(21)“‘節(jié)兒’考略”,,《民族研究》1992年第6期第99-104頁,。

(22)“論藏族婦女的地位”,《西藏研究》1992年第2期第111-122頁,。

(23)“新疆藏文簡牘所見吐蕃職官考述”,,《西域研究》1992年第4期第63-72頁。

(24)“吐蕃統(tǒng)治西域的各項制度”,,《新疆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第78-85頁,。中國人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卷”1993年第1期轉載。

(25)“答失蠻其人及其經略吐蕃考實”,,《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4期第94-98頁,。

(26)“元代吐蕃與周邊地區(qū)的關系”,《甘肅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57-65頁,。

(27)“‘Stod  Hor’考辯”,,《中國藏學》1994年第1期第99-105頁。又見《藏學論文選集》(上),,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6年5月版第304-315頁,。

(28)“‘重修大龍興寺功德記’及其史料價值”,《西藏研究》1994年第3期第76-80頁。

(29)“有關元代烏思藏宣慰司的幾個問題”,,《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58-72頁,。中國人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宋遼金元明清卷”1995年第3期全文轉載。

(30)“元代吐蕃等路宣慰司史地考證”,,《民族研究》1994年第6期第86-94頁,。中國人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宋遼金元明清卷”1995年第1期全文轉載。又見《藏學論文選集》(上),,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6年5月第331-349頁,。

(31)“元代管理吐蕃地方的中央機構--總制院與宣政院”,《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第91-100頁,。

(32)“關于元代宣政院的幾個問題”,,《中國藏學》1995年第2期第69-78頁。中國人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宋遼金元明清卷”1995年第3期第42-56頁轉載,。

(33)“元代宣政歷任院使考略”,,《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第163-183頁。

(34)“黨項名義及族源考證”,,《中國藏學》1996年第1期58-66頁,;李范文等主編《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版第24-34頁,。

(35)“論元代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的基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1期第14-21頁。

(36)“吐蕃的起源及其與中原文化的關系”,,《甘肅民族研究》1996年第3,、4期第42-53頁。

(37)“元代烏思藏十三萬戶新探”,,陳慶英主編《藏族歷史宗教研究》(第一集),,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45頁。

(38)“薩迦本欽與烏思藏宣慰使關系問題再探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1期第35-45頁,。

(39)“元代吐蕃等處宣慰司史地考證”,《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163-183頁,。

(40)“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的形成與版本問題”,,《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第83-91頁。

(41)“元代西藏地方的基層組織”,,《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第19-23頁。

(42)“兩唐書吐蕃傳及其史料價值”,,《中國西藏》1998年第3期第63頁,。

(43)“元代西藏地方勢力的內部結構”,《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第93-98頁。

(44)“藏族古史傳說與波斯祆教的影響”,,《中國藏學》1998年第4期第70-80頁,。收入才讓太主編《苯教研究論文選集》(第一輯),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

(45)“祆、辛(gshen)與sanavee 考釋”,,王堯主編《藏學論叢·賢者新宴》,,北京出版社 1999年3月版第151-161頁。收入才讓太主編《苯教研究論文選集》(第一輯),,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

(46)“藏史中古部族譜系說略”,,王堯主編《藏學論叢·賢者新宴》,,北京出版社 1999年3月版第39-52頁。

(47)“《彰所知論》與元明藏族史學的發(fā)展”,,《炎黃文化研究》1999年第七輯,。

(48)“吐蕃絲路的貿易問題”,周偉洲等主編《周秦漢唐研究》(2),,“國際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 三秦出版社 1999年8月版第165-176頁,。

(49)“‘元史·釋老傳’藏漢譯名證補”,《歐亞學刊》(創(chuàng)刊號)1999年12月版第193-201頁,。

(50)“元代西藏‘止貢之變’及相關問題考釋”,,《中國藏學》2000年第3期第38-50頁;《中國西藏》(英文版)2000年第1期第24頁

(51)“佛教史觀與西藏古史的再塑造”,,王堯主編《賢者新宴》第2期第29-38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52)“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稅考”,,《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宋遼金元史》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2期論點摘要,。

(53)“乾隆皇帝治藏宗教政策的思想基礎”,周偉洲主編《西北民族論叢》(1),,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54)“元代西藏地方的政治一統(tǒng)與文化認同”,,王堯主編《賢者新宴》第3期第67-76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55)“《通典·吐蕃傳》的史料價值”,《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歷史學》2002年第12期全文轉載。

(56)《論西藏歷史上一些重大問題》,,《思想戰(zhàn)線》200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族問題研究》2002年第6期全文轉載。

(57)《1980年以來中國政府西藏政策的若干問題》,,《亞洲民族論壇》(1),,云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58)《論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若干問題》,,拉巴平措,、格勒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2年。

(59)《西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魅力與歷史命運》,,陳虹,、拉巴平措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4年,。

(60)《“大西藏”與“西藏獨立”夢想》,,陳虹、拉巴平措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4年,。

(61)《西藏歷史研究的責任與使命問題》,載《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年第2期,。

(62)《茶馬古道長,,藏漢情義深——西藏和內地之間茶馬古道探幽》,載《中國西藏》,,2005年第4期,。

(63)《西藏參與、認同中國大一統(tǒng)的歷史及其啟示》,,《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14期全文轉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學習與研究》2008年第5期全文轉載,。

(64)《甥舅關系,、貢賜關系、宗藩關系及“供施關系”——歷代中原王朝與西藏地方關系的形態(tài)與實質》,,《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7年第3期。

(65)《古代藏族“四氏族”,、“六氏族”傳說的形成及其文化內涵問題》,,《翁獨健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

(66)《藏傳佛教活佛管理的歷史定制與制度創(chuàng)新》,,《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研究論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

(67)《藏彝走廊——民族研究新視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68)《藏史研究巨擘,學術創(chuàng)新楷模——恰白·次旦平措研究員與西藏古代歷史研究》,,《恰白·次旦平措學術思想研究評論集》,,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69)《吐蕃王朝擴張政策之分析》,《中國藏學》200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China Tibetology》(英文)2011年01期,。

(70)《論吐蕃王朝滅亡的原因》,,達力扎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創(chuàng)刊號,民族出版社2007年,。

(71)《和琳駐藏——清朝駐藏大臣的一個典型性分析》,,《法國漢學》(第12輯),中華書局2007年,。收入《百年駐藏大臣研究論叢》,,中國藏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72)《乾隆皇帝處理驅除廓爾喀善后事務的一些基本思想》,,《中國藏學》2008年第3期,。

(73)《少數民族與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tǒng)》,《學?!?008年第4期,。

(74)《藏學研究與中國邊疆學》,《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75)《藏文史書中的成吉思汗》,,《紀念柳陞祺先生百年誕辰暨藏族歷史文化論集》,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8年12月版,。

(76)《論吐蕃王朝建立的基礎》,,《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編委會:《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77)《阿里王統(tǒng)分析——疑義辨析之一》,,《西部西藏的文化歷史——來自中國藏學研究機構和維也納大學的最新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78)《世界視野下的農奴解放運動——中國西藏廢黜封建農奴制與歐美“廢奴”縱橫談》,,《光明日報》2009年1月24日,《人民日報》2009年1月25日轉載,。收入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xié)會編《親歷西藏民主改革》,,中國藏學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日解讀》,,中國藏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收入《歷史的跨越——獻給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版。

(79)《封建農奴制下的西藏寺院并非一方凈土》,,《中國藏學》2009年第1期,。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日解讀》,中國藏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80)《熱振活佛:藏傳佛教愛國高僧之林的一座豐碑》,《光明日報》2009年4月3日12版,。

(81)《藏文史書中的忽必烈皇帝》,,中國元史研究會編《元史論叢》(第十一輯),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82)《<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與松贊干布的生平事跡》,敦煌研究院《敦煌吐蕃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年,。

(83)《<紅史>及其史料價值》,《王堯先生八十秩華誕藏學論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

(84)《中國古代王朝繼承中的“正統(tǒng)”理念》,《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2期,。

(85)《論歷史上的“治藏必先安康》,,《藏東論壇》2010年第2期(總第6期)。

(86)《黨項吐蕃關系雜議》,,《西夏學》第5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

(87)《唐朝公主出嫁贊普與長安佛教影響吐蕃》,,《首屆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88)《和平解放西藏與中央治藏政策的理論與實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現代史》2012年第2期全文轉載,。

(89)《唐蕃之間的書函往來、對話與溝通》,,《中國藏學》增刊2011年,。

(90)《藏傳佛教的入世與出世觀分析——從八思巴與迥丹熱智的對話談起》,《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91)《忽必烈處理藏傳佛教政策分析》,達力扎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五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92)《元代康區(qū)的gtso mdo bsam vgrub(卓多桑珠)個dre mandhala(哲曼達)今地考》,《任乃強先生紀念文集  任乃強與康藏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93)《根敦群培與恰白•次旦平措的吐蕃史研究——新史觀、新方法,、新資料,、新發(fā)現》,《中國藏學》2012年第S2期“根敦群培研究???rdquo;,。

(94)《清朝治理西藏地方的方略與制度》,《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年第7期第119-129頁,;

(95)《藏文史書<柱間史>有關西藏社會史的若干記載及辨證》,《中國藏學》2013年S1,,第五屆北京藏學研討會???5-53頁;

(96)《唐朝內地漢人徙居吐蕃地區(qū)考》,,《中國藏學》2013年S2,,西藏通史專題研究專刊,;

(97)《吐蕃十二小邦年代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4期;英文刊載《中國藏學》(英文版)2014年第1期,。

(98)《藏文史書的敘事傳統(tǒng):宗教義理,、文學故事與歷史紀實》,劉迎勝主編《元史及民族史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二十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

(99)《清代西藏治理中的若干問題》,,《史學集刊》2014年第1期。

(100)《在朝廷與西藏之間:八思巴的雙重角色與兩套話語》,,《中國藏學》2014年第4期,。

(101)《20世紀50年代中央治理西藏的偉大實踐——從執(zhí)行“十七條協(xié)議”到實行民主改革》,《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3期,。

(102)《論唐朝對吐蕃攻勢的應對與決策》,,周偉洲主編《西北民族論叢》(第十一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8月,,第1-18頁。

(103)《羊同雜考》,,《8-15世紀西藏的歷史文化與藝術》,,中國藏學出版社,2015年,。

(104)《藏文史書<漢藏史集>的文獻學特點及其史學價值》,,《青海社會科學》,2016年第1期,。

(105)《象雄王國都城瓊隆銀城今地考——兼論象雄文明興盛的根本原因》,,《中國藏學》2016年第2期。李國強主編,,孫宏年副主編《中國邊疆學年鑒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378-386頁,,全文轉載。

(106)《藏文史書雅隆尊者教法史的史學價值》,,《民族研究》2016年第6期,。

(107)《高原絲綢之路的主要特點與歷史成就》,《江海學刊》,,2017年第4期,。

(108)《唐朝的安邊策略對黨項、吐谷渾發(fā)展命運的不同影響》,,《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109)《涼州會談及其歷史意義》,,《中國藏學》2017年第4期,;藏文版2017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宋遼金元史》2018年第2期第43—51頁全文轉載。

(110)《元朝末年西藏地方的政治格局——以大司徒絳曲堅贊擔任萬戶長四十年的總結與囑托為核心》,,鄭堆主編《第六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7年,,第235-260頁,。

(111)編撰《西藏通史》中的幾個問題,《中國藏學》2018年第2期,;英文版《China Tibetology》 2018年01期,。

(112)《中國邊疆研究的內涵和特征芻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3期,。

(113)《歷史上新疆西藏兩地區(qū)域互動與中原王朝的西部邊疆經營》,,《西域研究》2018年第4期。

(114)《從十世班禪轉世看活佛轉世的歷史定制》,,《中國藏學》2019年第1期,。收入華彥龍主編《十世班禪大師愛國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9年6月,,第38-53頁。

(115)吐蕃苯教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以敦煌西域藏文文書和藏文史書《韋協(xié)》為中心,,《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19年第5期全文轉載。

(116)《從四封信件看習近平治邊穩(wěn)藏思想的時代內涵》,,《中國藏學》2019年第4期,。

(117)《怎么看待和理解西藏自古是中國一部分的觀點》,中國西藏雜志社主編《新時期涉藏輿情和輿論引導——第二屆涉藏輿情研討會論文集》,,2019年7月,。

(118)《十四世達賴喇嘛所謂“人生四大使命”的分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編《新時期涉藏輿情和輿論引導——2019年涉藏輿情研討會論文集》,,2020年,。

(119)《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核心要義》,,《中國藏學》2020年第4期,。

(120) 《唐朝時期吐蕃佛教的中國化》,《民族研究》2020年第5期。

 4,、譯著

(1)伯戴克著,,張云譯《元代西藏歷史研究》,17.5萬字,,云南人民出版,,2002年1月版;2010年10月蘭州大學出版社增訂再版。

(2)《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與西藏歷史的本來面目》(藏譯漢,,與人合譯),,民族出版社 1996年11月。

(3)[蘇]阿·蓋·沙茲金“關于藏蒙的勸善故事”,,《國外藏學研究動態(tài)》第4期第87-93頁,。

(4)[蘇]德·葉列耶夫“匈奴人、突厥人和土耳其人”,,《民族譯叢》1991年第4期第51-54頁,。

(5)[蘇]H .阿巴耶夫、H .博爾索霍耶娃“藏醫(yī)的基本原理”,,《國外藏學研究動態(tài)》第5期第90-93頁,。

(6)[蘇] H .阿巴耶夫、H .博爾索霍耶娃“談西藏醫(yī)學史”,,《國外藏學研究動態(tài)》第5期第97-99頁,。

(7)[意]露絲·費麗貝克“關于甘丹赤巴編年的注釋”,《國外藏學研究動態(tài)》第7期第82-86頁,。

(8)[意]畢達克“頓楚:薩斯迦主權在康區(qū)的出現”,,《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第146-150頁。

(9)[美]史伯嶺“旭烈兀與吐蕃”,,《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2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35-52頁。

(10)[意] 畢達克“藏文中的元代官方專用語詞”,,《民族譯叢》1994年第6期第58-61頁,。

(11)[日]宮脅淳子“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時期的蒙藏關系”,《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2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79-88頁,。

(12)(前蘇聯(lián))勒·斯·薩維茨基“敦煌藏文早期寫本傳統(tǒng)”,《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3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第120-133頁,。

(13)(前蘇聯(lián))德·庸東“關于飲酒有害的藏蒙勸世文書”,《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13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第229-247頁,。

(14)[德國]海爾伽·于伯赫著,《(第吾教法史)法律和政府部分注釋》,,《國外藏學研究文集》第15集,,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年5月版第100—116頁。

(15)唐納德•洛佩茲著,,合譯《香格里拉的囚徒》,,中國藏學中心藏事譯叢(7),,內部印行。

 5,、文章,、書評及其它著述

(1)“女國與女國文化”,《文史雜志》1988年第2期第26-27頁,,第25頁,。

(2)《南涼與西秦》評介,《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0年第8期第29-30頁,。

(3)《唐代蕃將》評介,,《民族研究動態(tài)》1991年第4期第44-45頁。

(4)山口瑞鳳與《西藏》一書,,《民族研究動態(tài)》1992年第4期第64頁,。

(5)張云、王維強,、周煒,、黃維忠《從靈童到領袖——歷代班禪秘傳》,20萬字,,海南出版社 1996年9月,。

(6)“1996-1997年藏族史研究概況”,《中國民族研究年鑒》(1996-1997),,民族出版社 1998年10月版第172-179頁,。

(7)“海峽兩岸藏學討論會”綜述,《中國藏學》1999年第4期第145-147頁,。

(8)“《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西藏部分讀后”,《中國西藏》2001年第2期,。

(9)“伯戴克與他的《中部西藏與蒙古》一書”,,《中國西藏》2001年第3期;收入《從地中海到喜馬拉雅——意大利著名藏學家朱塞佩·圖齊誕辰120周年紀念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4年9月,。

(10)“西藏屬于中國的說法不容歪曲”(署名“李云”),香港《文匯報》2001年6月6 日,。

(11)“評伯戴克教授的晚年力作《中部西藏與蒙古》”,,《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12)《評夏格巴及其“藏區(qū)政治史”一書》,,拉巴平措,、格勒主編《當代藏學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2年,。

(13)“黃顥研究員與藏學研究”,,《中國西藏》2005年第2期。

(14)Zhang Yun: Views on “Golden Key: 17-Article Agreenment”, <China’s Tibet> Vol.16 No.6 2005. pp52-53.

(15)中國歷代邊臣疆吏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4期,。

(16)“西藏歷史研究百年概述”,,《中國民族研究年鑒》(2003年卷),民族出版社 2004年,。

(17)參編《漢英藏對照常見藏語人名地名詞典》(陳觀勝,、安才旦主編),外文出版社2004年,。

(18)孫林《藏族史學發(fā)展史綱要》序言,,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年9月。

(19)是“和平”“非暴力”,,還是暴力犯罪,?——達賴集團與拉薩“3•14”暴力事件的關系,《光明日報》2008年04月2日,;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透視“3.14”——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深度分析拉薩“3.14”暴力事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收入《歷史的跨越——獻給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0)評達賴集團的“西藏獨立”,,與周源,、安才旦、黃維忠,、袁祥,、邢宇皓合撰《光明日報》2008年4月7日;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透視“3.14”——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深度分析拉薩“3.14”暴力事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收入《歷史的跨越——獻給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1)揭開達賴集團的“和平”外衣,與袁祥,、邢宇皓合撰,,《光明日報》2008年4月10日。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透視“3.14”——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深度分析拉薩“3.14”暴力事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收入《歷史的跨越——獻給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2)薩班與涼州會談:不可忘卻的記憶,,《人民論壇》2008年第8期

17、西藏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會科學報》2008年4月24日,;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透視“3.14”——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深度分析拉薩“3.14”暴力事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3)揭開達賴集團的“民族”外衣,,與邢宇皓、袁祥合撰,,《光明日報》2008年4月23日,;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透視“3.14”——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深度分析拉薩“3.14”暴力事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收入《歷史的跨越——獻給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4)達賴集團與所謂‘西藏人權’,,人民日報2008年4月30日海外版第四版、人民日報2008年5月1日海外版第五版,;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透視“3.14”——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深度分析拉薩“3.14”暴力事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5)借宗教之名,,行分裂之實,,《光明日報》2008年4月29日。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透視“3.14”——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深度分析拉薩“3.14”暴力事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收入《歷史的跨越——獻給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6)《藏傳佛教后弘期上路弘傳歷史藝術文化專題研討會總結》,《西部西藏的文化歷史——來自中國藏學研究機構和維也納大學的最新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27)民族歷史學研究的一股清風——王明珂《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讀后,,周偉洲主編《西北民族論叢》(第6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年。

(28)1959年:民主改革拯救西藏,,《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3月10日。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日解讀》,,中國藏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9)民主改革與西藏文化的新生,《紫光閣》2009年第6期,。收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日解讀》,,中國藏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0)世界視野下的農奴解放運動,《外交》第92期(英文)

(31)誰是民族關系的破壞者,?《光明日報》2009年8月19日,新華社通稿,。

(32)事實勝于雄辯——評達賴集團“中共所謂‘舊西藏是一個封建農奴制’純屬虛構”一文,,《光明日報》2010年2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2月22日,。

(33)張云,、趙巖《民主改革——西藏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中國民族教育》2009年第4期。

(34)西藏農奴解放與世界文明進步的歷程,,《中國西藏》2010年第1期,。

(35)黨政干部了解西藏問題的一部好書,,《人民日報》2010年9月28日,。

(36)簡明扼要 準確權威——《西藏知識問題解答》讀后,,《光明日報》2011年3月24日,。

(37)1949年以來的西藏古代史研究,,《中國藏學年鑒》2009年,,創(chuàng)刊號,,特稿,, 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

(38)我看四川藏區(qū)年輕僧人自焚事件,,《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12月7日4版。

(39)讓古老西藏煥發(fā)青春,,《光明日報》2012年3月28日,。

(40)西藏社會邁上文明進步的新旅程,《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2月7日。

(41)破產的西姆拉會議與非法的“西姆拉條約”——英國殖民侵略中國的典型例證,《人民日報》2014年7月9日,。

(42)中美廢奴比較:不同的時代,,一樣的偉績,《人民日報》2015年3月28日,。

(43)《安邊將吏責重如山》,,崔保新《西藏:1934—黃慕松奉使西藏實錄》序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7月

(44)為什么西藏的民主改革發(fā)生在1959年,,《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3月28日。

(45)《發(fā)掘西藏歷史文化精髓,,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歷史研究所走過的30年歷程》,,《中國藏學》2016年S1。

(46)《忠厚做人可為標尺,,勤勉治學堪為楷模——追憶好友次仁加布研究員》,,《中國西藏》2016年第2期,。

(47)《治學有境界,育才菩薩心——追憶王堯先生》,,《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收入《筆發(fā)江山氣,,帳含桃李風——懷念藏學宗師王堯先生》,上海遠東出版社2017年。

(48)歷史記憶:讓百萬農奴站起來的偉大壯舉,,《人民日報》2018年3月27日。

(49)《1978年以來的西藏歷史研究成就與展望》,,《中國藏學》2018年增刊,。

(50)從自然資源和戰(zhàn)略位置來看,,曲龍的古城堡遺址更可能是象雄古都穹窿銀城,,《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第12期第97頁,。

(51)從十世班禪轉世看活佛轉世的歷史定制,《中國西藏》2019年第3期,。

(52)西藏民主改革的實施及其偉大歷史地位,,《中國民族報》2019年3月29日

(53)民主改革:西藏近現代歷史上一座高聳的豐碑,,《光明日報》2019年3月29日

(54)舊西藏不是傳說中的“烏托邦”,,人民日報海外網2019年3月29日

(55)民主改革:西藏百萬人的重生和西藏傳統(tǒng)文化的新生——寫在《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發(fā)表之際,,《今日中國》2019年3月31日,;《布達拉》(藏文)2019年第4期,。

(56)民主改革 西藏近現代歷史上一座高聳的豐碑,《民族畫報》2019年第5期,。

(57)重續(xù)傳統(tǒng)友誼,,共創(chuàng)輝煌明天——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經濟文化交流史與“一帶一路”倡議,,《今日中國》2019年4月25日,;《布達拉》(藏文)2019年第5期,。

(58)用發(fā)展成就事實為西藏“代言”,人民日報海外網2019年6月14日,。

(59)深入挖掘絲綢之路歷史遺產,,《中國民族報》2019年6月18日。

(60)《西藏70年歷史變遷:換了人間,、換了容顏》,,《中國西藏》2019年第6期。

(61)關于西藏“自古”歸屬中國的再思考,,中國西藏雜志社《2018年涉藏輿情研討會》,,2019年6月。

(62)“新西藏的發(fā)展進步潮流不可阻擋”,,2020年3月2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63)“天翻地覆慨而慷——寫在西藏自治區(qū)成立55周年之際”,《布達拉》(藏文)2020年第9期,。

(64)指導新時代西藏工作的綱領性文獻,,《中國民族報》2020年9月7日

(65) 以人民為中心,描繪西藏美好發(fā)展藍圖,,中國西藏網2020年9月3日

(66)藏學研究,,郝時遠主編《新時代中國民族學研究回顧與展望》,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

(67)“西藏問題”究竟是什么問題?2020年1月7日《今日中國》

6,、其他相關成果

1,、與陳慶英、周華合作主編藏文資料叢書“歷輩達賴喇嘛傳”(1-13世,,15冊),,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2013年,。

2,、與陳慶英、周華合作主編藏文資料叢書“歷輩班禪大師傳”(1-9世,,8冊),,中國藏學出版社,2014年,。

3,、擔任執(zhí)行主編組織出版“西藏通史專題研究叢刊”,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2014年,。

4,、擔任“西藏歷史研究叢書”主編,出版《多元一體國家中的西藏》《清末民初的亞東關稅務司研究》等,,中國藏學出版社,,2017年開始。

5,、托馬斯•萊爾德著,,梁俊艷譯,張云?!段鞑貧v史——達賴喇嘛訪談錄》,,約40萬字,《藏事譯叢》2008年10月內部出版,。

6,、安妮-瑪麗•布隆多,卡提亞•布菲特里勒編著等著,,梁俊艷譯,,張云校《驗證西藏:回應<西藏百題問答>》,,約40萬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別委托項目,,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研究報告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南邊疆項目”辦公室編印(內部出版),,2010年11月出版

7,、阿瑪爾•考爾•賈斯比爾•辛格著,梁俊艷譯,,張云?!断柴R拉雅三角:英屬印度與西藏、錫金和不丹關系史,,1765-1950年》,,約90萬字,《藏事譯叢》2014年7月內部出版

8,、阿拉斯戴爾•蘭姆著,,梁俊艷譯,張云校,,約80萬字《西藏,、中國與印度(1914-1950年)——英帝國外交史》,社科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

9,、《麥克馬洪線——印度,、中國和西藏關系史研究(1904-1914年)》(阿拉斯戴爾•蘭姆著,,梁俊艷譯,張云校,,約80萬字),,社科文獻出版社,2017年3月版,。

10,、主編《西藏邊境歷史與文化譯從》已出版譯著7部。

 三,、參加學術會議

1,、1995年8月22-26日參加在寧夏銀川舉行的“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黨項的名義及族源考證”,。

2,、1996年8月參加在寧夏銀川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史學術研討會”,提交“民族史學與經世致用”,。

3,、1998年9月13-16日參加在西安舉行的西北大學與奧地利薩爾斯堡大學“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吐蕃絲路的貿易問題”一文,。

4,、1998年8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元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5,、1999年8月16-23日參加在西安舉行的“海峽兩岸藏學研討會”,,提交“元代西藏地方的止貢之變及相關問題考釋”一文。

6,、1999年9月12-16日參加在浙江象山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邊疆史地學術討論會”,,提交“本世紀藏族歷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文。

7,、1999年9月16-17日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炎黃文化與中華民族學術研討會”,,提交“元代西藏地方的政治一統(tǒng)與文化認同”一文。

8,、2000年6月12-13日參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藏學研究與對外宣傳西藏研討會”,,提交“關于做好西藏外宣工作的幾點建議”一文。

9,、2001年7月25—28日參加北京藏學討論會,,提交“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稅考”一文。

10,、2001年10月28日—11月2日參加在昆明舉行的中國中外關系史學術研討會,,提交“元朝在西藏置驛考”一文。

11,、2001年11月4日—10日參加云南大學舉辦的“民族學/人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民族學與當代民族的歷史命運——以西藏的發(fā)展與問題為中心”,。

12、2002年1月12日參加北京廣播學院舉辦的“地域文化與跨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西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魅力與歷史命運”,。

13、2002年6月13—16日參加云南大學舉辦“多民族的亞洲:和平,、合作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1980年以來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

14,、2003年8月參加中央民族大學“慶祝王鐘翰先生九十華誕暨清史,、滿族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論歷史上的安藏必先安康”,。

15,、2002年9月,參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辦的“海峽兩岸西藏歷史學術研討會”,。

16,、2003年11月6—9日參加在四川成都召開的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和中國西南民族學會聯(lián)袂主辦的“藏彝走廊歷史文化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古代藏族“六氏族”傳說的形成與民族走廊的古部落”一文,。

17,、2005年7月26—29日參加云南大學舉辦的“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與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再論西藏的行政區(qū)劃與‘大西藏’問題”,。

18,、2005年8月11—17日參加四川大學藏學研究所、美國愛荷華大學州立人類學系舉辦“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動”中美學術合作研討會,,提交論文“藏彝走廊與走廊民族的性格分析”

19,、2005年8月16—19日參加在寧夏銀川舉辦的“第二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吐蕃與西夏關系問題再探討”

20,、2005年10月14—18日參加在重慶西南大學舉辦的“中國少數民族史第十次學術討論會”,向大會提交并報告“吐蕃王朝的崛起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史上的地位”一文,。

21,、2006年6月4-5日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成吉思汗與蒙古汗國建立”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藏文史書中的成吉思汗”,。

22,、2006年8月6—8日參加在云南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邊疆史地學術研討會”,提交“甥舅關系,、貢賜關系,、宗藩關系及供施關系——歷代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系的形態(tài)與實質”一文。

23,、2006年8月27—9月2日在德國波恩舉辦的第十一屆國際藏學會(11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Bonn, Germany),,提交“吐蕃王朝擴張政策之分析”(Analysis of the expansionist strategy of the Tibetan Empire)一文,。

24、2006年9月9—10日參加在西安舉辦的“紀念馬長壽先生誕辰100周年暨中國民族學百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提交“人類來源,、藏族族源與吐蕃王族來源的文本分析”一文。

25,、2006年9月13—14日在蘭州舉辦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獻首發(fā)式暨敦煌藏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吐蕃王朝滅亡的原因”一文。

26,、2006年10月2—4日參加由法國遠東學院北京中心,、臺北中心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辦,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協(xié)辦,,在臺北舉行的“中國歷代邊臣疆吏”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和琳駐藏——清朝駐藏大臣的一個典型性分析”(Helin in Tibet: an Example of Tibet Imperial High Commissioner)一文。

27,、2007年6月8-11日,,參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合作舉辦的“藏傳佛教后弘期上路弘傳歷史藝術文化”專題研討會,提交論文“阿里王系之分析——疑義釋例之一”,。

28,、2008年7月26-29日甘肅蘭州-張掖,蔡美彪先生八十誕辰元代學術研討會,,提交“藏文史書中的忽必烈皇帝”,。

29、2008年8月1-5日,,甘肅敦煌“敦煌藏學學術研討會”,,提交“《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與松贊干布的生平事跡”一文。

30,、2008年9月9-12日參加中國民族史學會,、西藏民族學院合辦“全國藏族歷史文化研討會”,陜西咸陽,。

31,、2008年10月13-17日參加北京藏學會,提交“唐蕃之間的對話與溝通”一文,。

32,、2009年7月29-31日“紀念元大都國際學術研討會” ,提交論文“元朝大都梅朵熱瓦(me tog ra ba)今地考”

33,、2009年8月24-28日任乃強與康藏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元代康區(qū)的“gtso mdo bsam vgrub ”(卓多桑珠)”和“dre mandhala”(哲曼達)今地考”

34、2009年3月18日參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紀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西藏寺院民主改革的實施與意義”,。

35,、2009年9月26日首都藏學界紀念新中國建立60周年學術研討會,作“新中國60年來的藏族歷史研究成就”的發(fā)言,。

36,、2009年10月27-30日長安佛學世紀論壇,西安,,提交論文“唐朝公主出嫁贊普與長安佛教影響吐蕃”,。

37、2010年6月28-50日,,第二屆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理事會,。

38、2010年7月5-10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第二屆海峽兩岸藏學研討會,。

39、2010年7月15-1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外背景下的西藏問題”,。

40、2010年7月26-27日,,西藏自治區(qū)博物館基本陳列展陳大綱專家研討會,。

41、2010年10月14-16日“邊疆問題暨西南邊疆穩(wěn)定”學術研討會,,河北廊坊,。

42、2010年11月14-16日,,參加《光明日報》社,、安徽大學合辦“走向世界的徽學、敦煌學,、藏學”高端論壇,。

43、2010年11月23-24日參加首屆中國藏學珠峰論壇,,發(fā)表“藏文史書的敘事傳統(tǒng):宗教義理,、文學故事與歷史紀實”,。

44,、2010年12月16-17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參加第八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忽必烈及其十三世紀的世界學術研討會,提交“忽必烈處理西藏佛教政策的分析”一文,。

45,、2011年6月9-13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民族研究》編輯部合作召開的“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與藏族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

46、2011年8月22-24日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主辦“青藏高原史前研究國際學術會議”提交“吐蕃十二小邦年代考辨”,。

47,、2011年9月12-16日參加西藏社會科學院主辦“根敦群培與恰白•次旦平措學術思想研討會”,提交“根敦群培與恰白·次旦平措的吐蕃史研究”

48,、2012年6月參加西安佛教會議撰寫論文“責任與使命:藏傳佛教與西藏當代文化建設”,;

49、2012年8月1-4日參加第五屆北京國際藏學會提交并宣讀論文

50,、2013年6月參加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蒙古與西藏關系史學術研討會”并提交論文,;

51、2013年7月7月在四川大學參加四川大學-哈佛大學合作召開的7-17世紀西藏歷史與考古,、宗教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并提交論文;

52,、2013年8月,,參加吉林大學中國邊疆問題高層論壇,發(fā)表演講,,論文在《史學集刊》2014年第1期發(fā)表,;

53、2013年12月在云南大學參加“中國邊疆治理和邊疆理論學術研討會”,。

54,、2014年7月9日至11日在煙臺大學參加中國民族史學會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

55,、2014年8月11日—13日在拉薩參加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聯(lián)合舉辦的“第四屆西藏發(fā)展論壇”,,并主持小組會議、代表小組做大會總結發(fā)言,。

56,、2014年10月9日—12日在煙臺大學參加海峽兩岸“解決民族問題的歷史經驗與現實抉擇”學術研討會。

57,、2015年1月9-1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西藏前言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并發(fā)言,。

58、2016年7月5-8日西藏拉薩參加“第五屆西藏發(fā)展論壇”,,主持小組研討并代表小組做大會總結發(fā)言

59,、2016年8月1—4日參加“第六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作為古代史組召集人,、主持人并發(fā)言,。

60、2016年12月4-5日參加中宣部和外交部合辦“紀念《發(fā)展權利宣言》通過30周年國際研討會”,。

61,、2016年12月13-14日參加在浙江大學舉辦的“涉藏問題學術研討會”。

62、2016年12月15-16日參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所舉辦的“西藏前沿問題研討會”,。

63,、2017年8月12-15日烏魯木齊,“歷史上的新疆與西藏關系學術研討會”,。

64,、2017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參加“漢藏物質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會議并發(fā)言,。

65,、2017年10月27-30日由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與甘肅省武威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紀念涼州會談77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武威市舉行,,組織、主持大會,,發(fā)言并作總結發(fā)言,。

66、2018年10日16日中國社科院邊疆所“新形勢,、新思考:邊界問題與治邊穩(wěn)藏”研討會,。

67、2018年10月27-28日中國人民大學古典學學院“十二至十八世紀歐亞古典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68,、2018年10月27-28日參加由中國西藏雜志社主辦,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共同協(xié)辦的“涉藏輿情學術研討會”,。

69、2019年1月3日參加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大會,。

70,、2019年1月28日參加中國西藏文化保護發(fā)展協(xié)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等單位組織的“紀念十世班禪圓寂30周年學術研討會”并作大會發(fā)言,。

71、2019年6月13-15日參加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合辦的“西藏發(fā)展論壇”做大會發(fā)言并主持第一小組發(fā)言,。

72、2019年6月27日參加外交部邊海司,、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所合辦的“歷史,、現實與未來:新時期中印邊界問題”學術研討會。

73,、2019年6月29日參加中央民族大學“中國邊疆民族歷史研究院成立及清代邊疆歷史學術研討會”,。

74,、2019年7月6日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歷史研究室,、《民族研究》編輯部合辦的“清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發(fā)展”學術研討會,,主持會議并發(fā)言。

75,、2019年7月11-13日參加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故宮博物院、云南師范大學主辦的“中國第十八屆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做大會發(fā)言并主持小組發(fā)言,。

76、2019年10月13-15日參加在寧夏大學舉辦的“首屆民族學賀蘭山論壇”,,主持大會并作小組發(fā)言,。

77、2019年11月15-17日參加中央民族大學“第二屆藏族近代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主持大會并發(fā)言,。

 四、邊疆歷史學術考察,、調研活動

1,、1986年7—8月,在甘肅敦煌莫高窟,,新疆哈密,、高昌古城、木壘,、烏魯木齊,、吉木薩爾、賽里木,、伊犁,、查布查爾、阿克蘇,、庫爾勒,、庫車、拜城,、喀什,、塔什庫爾干、紅其拉甫山口等地考察,。

2,、1995年8月到寧夏考察賀蘭山巖畫、西夏王陵等,。

3,、1998年到西藏昌都考察卡若遺址,、強巴林寺、昌都巖畫,,噶瑪縣噶瑪寺,、類烏齊卡瑪多塔林,調查類烏齊家庭經濟和一妻多夫制婚姻制度,。

4,、2001年到昌都地區(qū)昌都、類邦達,、左貢等地調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以及旅游資源。

5,、2002年到拉薩考察大,、小昭寺、羅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藥王山關帝廟,、曲桑寺,、帕蚌卡、乃窮寺等,,以及山南澤當鎮(zhèn),、昌珠寺廟、雍布拉康,、吐蕃王陵,,林芝喇嘛林、須巴古碉樓,、苯波日,、大柏樹等。

6,、2002年11月考察甘肅臨夏,、臨洮,甘南拉卜楞寺,、蘭州白塔寺,,青海塔爾寺等古跡。

7,、2003年拉薩布達拉宮,、哲蚌寺、色拉寺,、四大密院,、木如寺,、扎齊寺、曲貢遺址,、卓瑪拉康,、楚布寺、熱振寺,、達隆寺,、扎葉巴寺,,墨竹工卡吐蕃松贊干布出生地墨竹宮故址,、直貢替寺等,精齊寺(增其寺),、桑日寺,,林周甘丹曲郭林、那蘭扎寺,,達孜桑昂,、蔡公塘等寺,貢噶曲德,、熱瓦堆,、熱瓦麥,扎囊桑耶寺,,扎塘寺,、敏竹林寺等,山南傳說中的猴子洞,、雍布拉康,、熱吳德欽寺、唐波且寺等,。

8,、2003年11月考察四川阿壩地區(qū)汶川、理縣,、茂縣營盤山遺址,、桃坪羌寨碉樓。

9,、2004年拉薩布達拉宮,、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協(xié)拉康寺、墨竹工卡墨竹宮遺址,、甲瑪萬戶遺址等,。

10,、2005年7月29—8月8日,考察云南西雙版納傣族村寨,,大理南詔德化碑,、萬人冢、崇圣三塔,、元世祖平大理碑,,麗江古城、木王府等,。

11,、2005年8月18—20日,在寧夏考察西夏王陵遺址,、賀蘭山古代巖畫,、青銅峽108塔等。

12,、2005年8月24—9月17日,,在西藏拉薩、日喀則,、那曲等地考察古代寺院和著名歷史遺跡,。

13、2006年9月15—16日考察青海塔爾寺,、日月山,、青海湖等地區(qū)。

14,、2007年8月2—22日考察西藏拉薩,、日喀則等地去,參觀大昭寺,、小昭寺,、布達拉宮雪城、羅布林卡,、西藏自治區(qū)博物館,、朗仔廈,以及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納塘寺、夏魯寺等,。在四川參觀樂山大佛,、峨眉山萬年寺等佛教勝跡。

15,、2009年9月26-10月10日西藏調研,。

16,、2010年7月26-8月17日在西藏拉薩、山南乃東,、瓊結,、桑日、曲松(拉加里)調研,;在日喀則地區(qū)白朗,、江孜(白居寺、紫金寺,、乃寧寺),、康馬、亞東(曲米雄谷,、古魯,、堆納,、乃堆拉),;拉孜、聶拉木(樟木口岸)等地調研,。

17,、2011年6月15-21日考察蘭州-夏河拉卜楞寺-合作-碌曲-若爾蓋-九寨溝。

18,、2011年9月12-28日西藏自治區(qū)考察,。

19、2012年7月,,9月前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山南等地考察。

20,、2013年7-8月在西藏自治區(qū)拉薩考察,。

21、2014年5月29—6月8日在拉薩市區(qū)考察,。

22,、2014年8月9日-29日再度進藏,在拉薩,、日喀則和阿里地區(qū)考察,,到達普蘭、扎達,、日土,、噶爾等縣,參觀古格王國遺址,、托林寺,、科加寺,、東嘎皮央、岡底斯山,、瑪旁雍錯湖,,以及薩迦寺、江孜宗城等,。

23,、2014年11月29—12月14日在西藏拉薩、日喀則市,、白朗,、薩迦、昂仁,、謝通門,、獅泉河、噶爾,、普蘭,、扎達、日土,、革吉等地調研,。

24、2016年6月26日—7月19日在甘肅甘南,、敦煌,,青海西寧、日月山,、青海湖,;西藏拉薩、山南,、日喀則,;云南香格里拉、昆明等地調研,。

25,、2017年7月20-8月1日拉薩、昌都調研,,擔任調研組副組長,。

26、2017年8月新疆烏魯木齊,、和靜縣調研,。

27、2018年10月15-20日在西藏拉薩調研。

28,、2019年3月19-21日在拉薩西藏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做學術講座,,談西藏民主改革的歷史地位與偉大意義。

29,、2019年6月10—24日考察林芝,、拉薩,參加“西藏發(fā)展論壇”,,在日喀則亞東,、定結、定日,、吉隆,、拉孜等縣及邊境地區(qū)調研。

 五,、其他

(一)電視片中接受專訪

1,、北京電視臺《走進喜馬拉雅》電視片歷史顧問(1997年);

2,、中央電視臺《三江源》電視片受訪專家(2005年),;

3、上海衛(wèi)視臺《唐蕃古道》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4,、中央電視臺《青藏鐵路》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5,、中央電視臺《天上西藏》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6,、山東衛(wèi)視臺《天路紀行》電視片受訪專家(2006年),;

7、中央電視臺“今日關注”(2008年),;

8,、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2008年);

9,、鳳凰衛(wèi)視“西藏歷史”(2008年),;

10、西藏電視臺“跨越”(2009年),;

11,、西藏電視臺采訪“西藏文化”(2011年);

12,、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2011年),;

13、2012年1月接受西藏電視臺“唐蕃古道”專題訪談;

14,、2012年3月做客中央電視臺西班牙頻道接受有關西藏歷史文化的專訪,;

15、2012年8月北京國際藏學會期間,,接受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欄目采訪談兩岸藏學交流成就,;

16、2012年10月接受西藏電視臺西藏衛(wèi)視“藏幣風云”專題訪談,;

17,、2012年12月按照國新辦的安排接受俄羅斯“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采訪;

18,、2013年5月16日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四套)采訪,;

19、2013年5月31日根據安排接受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首席記者鮑隆格的采訪錄像,,談西藏地方歷史與當前熱點問題,;

20、2013年10月19日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談《西藏發(fā)展白皮書》,;

21、2015年4月1日中央電視臺四套《第三極》專家采訪

22,、2015年4月15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歷史潮流不可逆》,,談《西藏發(fā)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

23,、2015年4-10月,,中央電視臺九頻道,《發(fā)現》“一代帝師八思巴” 第一集 結緣忽必烈,;第二集 國師八思巴,;第三集 薩迦南寺;第四集 八思巴文,;第五集:圓寂,。

24、2015年9月5日-10日,,北京電視臺檔案欄目《西藏》六集紀錄片,;

25、2015年9月13日,,中央電視臺九臺英語頻道,,西藏自治區(qū)成立50年周年專題,接受主持人羅伯特·庫恩采訪,;

26,、2016年3月28日,,中央電視臺《廢奴》,擔任歷史顧問和受訪嘉賓,;

27,、2016年8月,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 “中國通史組”,,電視吐蕃興衰與唐蕃關系,、大元帝師八思巴,擔任受訪嘉賓,;

28,、2017年5月,上海衛(wèi)視“格薩爾王故事”電視紀錄片受訪嘉賓,;

29,、2017年7月19-23日,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兩集受訪嘉賓,;

30、西藏衛(wèi)視“珠峰講堂”元朝西藏史話,,六集,,2017年8月13日,8月20日,,8月27日,,9月3日,9月10日,,9月17日播出,。

31、2018年7月和11月,,兩度接受法國電視臺采訪談西藏歷史問題,;

32、2018年西藏衛(wèi)視“珠峰講堂”史前,、吐蕃、宋代,、元代,、清代共計19講;

33,、2019年西藏電視臺采訪,,談西藏民主改革及其歷史與現實意義,《見證》2019年3月播出,;

34,、2019年五洲影視傳播有限公司電視紀錄片《走向光明》采訪,并擔任總顧問,2019年3月播出,;

35,、2019年3月39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雪域高原換了人間——西藏民主改革60年”,;

36,、2019年12月20-22日西藏電視臺電視文獻紀錄片“風雨同舟60年”;

37,、2020年2—5月中央電視臺電視紀錄片《黑手》受訪嘉賓,;

38、2020年2—5月五洲傳播公司電視紀錄片《活佛轉世》受訪嘉賓,;

39,、2020年中國新聞電影制片廠《駐藏大臣》受訪嘉賓;

40,、2020年中央電視臺《西藏,,扎西德勒》受訪嘉賓;

41,、2020年12月19—21日中央電視臺播出《國家寶藏》(西藏部分文成公主,、藏醫(yī)藥、布達拉宮重建)顧問,;

  (二)出訪與學術交流:

1.2006年參加第11屆國際藏學會,,波恩,2006年8月27-9月2日(The Eleventh Semina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Germany)

2.2008年7月8日-22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作為中國藏學家代表團成員出訪英國,、瑞士。

3.2009年3月15日-29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作為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團長,,率團訪問英國、意大利,。

4.2011年4月5日-10日參加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聯(lián)合舉辦8-15世紀西藏中部和西部藝術和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VIENNA-CTRC Symposium,,“The Art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Central and Western Tibet, 8th to 15th century”),擔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者代表團團長,。

5.2011年5月19日-6月5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作為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團長,率團出訪法國,、德國,、捷克、愛爾蘭四國,。

6.2012年5月17日-6月1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作為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團長,,率團出訪美國、加拿大,。

7.2012年8月14日-23日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游洛屏書記出訪澳大利亞,、新加坡。

8.2013年5月?lián)沃袊貙W研究中心赴臺學術交流團團長,,到臺灣交流,。

9.2013年9月?lián)沃袊貙W研究中心培訓團團長,率團在德國培訓交流,。

10.2013年11月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擔任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團長,率團赴瑞典,、丹麥訪問交流,。

11.2014年9月21-28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擔任中國藏文化代表團團長,,率團訪問比利時,、法國,開展交流,,并參加斯特拉斯堡大學中國藏文化周活動,。

12.2015年9月6-13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擔任中國藏文化交流團團長,,率團出訪俄羅斯,、蒙古。

13.2015年10月19-23日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游洛屏率領的文化交流團出訪南非,。

14.2016年10月17—26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擔任中國藏文化交流團團長,率團出訪比利時,、英國,、愛爾蘭。

15.2017年12月11-21日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擔任中國藏文化交流團團長,,率團出訪新加坡、斯里蘭卡,、緬甸三國,。

17.2018年5月21-30日根據中宣部的安排,擔任中國藏文化交流團團長,,率團出訪德國、荷蘭,、拉脫維亞三國,。

18.2019年9月18-27日根據中宣部的安排,,擔任中國藏文化交流團團長,率團出訪瑞典,、丹麥,、芬蘭三國。

 (三)擔任學術刊物編委

1.《中國藏學》(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2.《民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

3.《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

4.《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輯刊》(南京大學)

5.《西北民族論叢》(陜西師范大學)

6.《中國邊疆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

7.《藏學學刊》(四川大學)

8. 《華西邊疆評論》(四川師范大學)

9.《中國藏學年鑒》(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10.《中國邊疆學年鑒》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館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20018463號-2